川洺

這個世界,什麼都說不準。

© 川洺
Powered by LOFTER

唠嗑与感想:一个小天使读者的评论指南

真的啊,雖然我也很喜歡小紅心小藍手,但我更喜歡評論啊!

很想知道看完我的文後,你們對這個故事有什麼想法?哪裡甜哪裡虐?哪裡有趣哪裡好笑?我真的都很想知道的!

前幾篇文的評論都很少,我又忍不住想開新坑,但往回翻卻發現以前的腦洞都寫過一輪了……又沒動力填舊坑qwq

評論真的對我這個小透明寫手很重要!是我寫文不坑的動力!

雾宅宅宅:

关于如何评论~
提到这个,给我评论的小天使我真的都超爱你们啊!每一条评论我都很感谢,如果我没回复可能只是我不知道怎么接话或者懒癌意念回复了_(:3 」∠)_ 


矩阵良:



填坑填到一半跑去知乎上瞎逛,然后忽然真情实感地跟雅湘 @晓汲清湘 唠起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作者与读者,或者说是写作与评论的问题。




摸着良心说,作为作者我是一个特别差劲的作者,这个“差劲”不是指写得差,是指坑品,死在手里的稿子比发出去的多了不知道多少,而且过去的一年压根没怎么动笔写,笔杆子都锈得要断了。但同时我又觉得我还算是个比较良心的读者,虽然阅读量不太多基本读的都是朋友的作品,但是多多少少都给了评论和反馈。因此总体来说我两个身份都有,读者的身份可能比作者还显著一些。




然后发现一个问题,作者们说他们也不能老用爱发电啊爱迟早有一天会发完的时候,读者也有一个困惑:我读了,小红心小蓝手给了,我也知道作者太太们想要个评论,我也愿意给,但是我不知道评论写点啥啊?




我今天是想来唠一唠这个问题的,或曰“天使读者养成指南”,大家看完如果靠着评论把到了心爱的太太记得来给我报个喜




各位想把到自己心爱的太太的天使们只要记住一条就可以了:描述你看到的,说出你想到的,多说“我”,少说“太太”。




这是基于一个比较让大家尴尬的现状——在LOFTER这么个平台上,读者给作者反馈的主要形式有三种:喜欢、推荐、评论。大家对前两种的应用和解读依照各人使用习惯的不同而不同。这个没什么对错可言,就是单纯的使用习惯,但是确实对前两种反馈形式的不同解读可能带来作读双方的对前两项行为的理解差异,换句话说就是,喜欢与推荐,由于各人的不同,存在对“你到底爱不爱我”“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的理解偏差。




只有一项反馈行为是绝对不会造成误解的:评论示爱。




这可能也是大多数作者视评论为最高礼赞的原因之一。




……我好像又扯太远了,你们要原谅我,我本质热爱唠嗑,这个改不过来……啊打住打住我开始讲正题……虽然好像并不存在正题这种东西。








一、互联网时代,当读者评论一篇文章时他到底在说什么




示爱啊。




没开玩笑,不过其实讲起来不太准确,更准确的是,评论是读者在向作者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愿意把我的注意力与精力在阅读时间段内交付于你的文章,并已经将这一行为付诸实践。




不要小看你的“注意”哇,君不见隔壁幽灵船千言万语吵得天翻地覆都敌不过一句“But I had to get your attention!”……对不起跑题了,我的意思是,作者们不能完全靠爱发电,那他们的混合动力小火车的燃料从哪儿来?




从你的注意里来呀。




我们在谈论作者与读者,写作与评论的时候常常忽略掉了一个大前提,也就是这个“作者与读者”所属的范围:同人文学圈,或者划得更大一点,没人打钱的网络文学圈(有人打钱的不在我们讨论范围内)。这个大前提包含的一个信息其实是——共同爱好在这个作读关系里是一个不容忽略的要素,它决定了我们谈论的“作者”“读者”的边界:从属于同一个因共同爱好(原作、角色、CP)而集合在一起的社群中间。




因而,无论是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作者与作者中的任何一种关系,都与我们在严肃文学语境下同一个名词指代的关系有一种本质的差别。




在同人文学圈中,这一关系具备社交性




严肃文学语境下,作者的创作动机更多基于个人的主观意愿,写得更自由,而写作更多是向内求索,更在意“自我”的一种行为。写作的作品也更多是为了塑造一个人物或走完一段剧情。




而同人文学的情形中,至少写作上或多或少要受制于原作,至少小说中最关键的一环“人物”已经有原作打底。而作者的创作动机更多是基于“爱”。




有没人有问过自己这个“爱”的内涵是什么?




我再次摸着良心认认真真问自己,我写同人的本质动机是什么?思考良久,我写下了自己的答卷:首先,表达对原作中该角色或这一角色关系的认同(拉郎/拉娘的情形下,可以是“对两位角色可能产生的关系的认同”);其次,满足自己内心中对这一“认同”的深化与发展,这一深化与发展是我进行再创作的源泉与根本动力。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答卷,各位不同的作者当然可以有不同的答案。




而在同人圈中将自己的作品“发布”,这一行为让这份“认同”有了一则附带信息:我希望能有与我有相同“认同”感,且认可我对这一关系的进一步思考的人找到我。




无论如何,不管作者自己本身是不是这么想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我想是的),“发布同人作品”这一行为就是作者与读者的社交沟通中的第一步,它传达着作者一方的期待:




我希望,被找到,被发现,被理解,被认同。




But I had to get your attention.




沟通已经发生,无论读者作何反应,事实上都在向作者传递着信息:







  • 只浏览,不喜欢,不推荐,不评论:作者收不到你的反馈,也很难意识到你的存在,对他来说是“完全的沉默”。




  • 喜欢或推荐,不评论:如同文章开始说的,不同人对此的解读可能不同,由此产生了不同的解读,但是至少都有一条信息一定会被收到——“我看见了你的话”,但对“我对此投入了多大精力”与“我是否与你有相当程度的同感”的信息并不明确。




  • 评论:明确表达“我愿意把我的注意力与精力在阅读时间段内交付于你的文章,并已经将这一行为付诸实践。”







付出注意,付出时间,忍受这种“付出”带来的“麻烦”(比如评论的时候要打开评论列表,要打字,要想措辞),本身就是对这种期待的一种积极回应。这是同人文学创作交流中作者与读者的范围(以彼此认同而形成的社群为活动边界)所具有的“社交性”必定会带来的特征,当有人试图举严肃文学作者的例子以说明“用爱发电”的可行性时,应当提醒他这两种创作在所属社群与创作意图上的本质差别。




所以广大读者朋友们意识到你们手里有多么大的力量了吗?




广大作者朋友们理解了自己为什么这么期待哪怕只有几个字的评论了吗?








二、评论有这么感天动地的力量,为什么太太对我的评论爱理不理?




……因为你没有告诉太太你爱她啊!




是是是,我知道你说了“太太我爱你”,也发了很多颜文字,也高呼了“太太威武”,但是,我们要分清楚,“我说了爱你”和“你认为我说的爱你是真的”本质上是两回事。我小时候帮一男同学写过情书,用上了年少无知的我能背出来的所有好词好句,然而最终结果是被告白的女同学撵了一操场,这就是典型的“对方感觉不到你爱她”。




我们来分析一下单纯的“太太我爱你”“太太威武”“太太好棒”有什么致命的问题……算了,这还用分析吗,最大的问题就是:你无法把你的回复和各种复制粘贴的僵尸号区分开,作者也没法知道你到底看了文没有——因为看不看都不影响你发这一句。




作者大概也觉得“我很想回复你,但是你这话我没法接……”




评论鼓舞人心的力量来自它表达了“我把我的注意给你了”这样的信息,而如果你的评论不能把自己和“没给注意,扫扫就过了”的信息区分开,那这条评论就只是一个空洞的符号,而不是爱的魔法。




另外还有一类评论我保留一下意见,就是花式吹人——说白了就是“带评价性质”的……当然我知道这个确实来源于爱,也确实某些时候很鼓舞人,但是,我自己的体感……起码每次纤维说“政委写得好”的时候我都隐隐担心下一次要是写得没那么好了怎么办……然后,可能会削弱我下次再开新坑的勇气。




但我自己评别人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吹……比较纠结,不过我觉得,用正确方法吹也比单纯吹要好。




下面介绍正确的、有价值的、一定能把到太太的留评论方法:描述你看到的,说出你想到的,多说“我”,少说“太太”。




中间最重要的关键词是:描述




一个好的、打动人心的评论,应该从“好”与“不好”的评价中跳脱出来,描述你看到的内容本身。




举个例子: @容与_毫无防备地掉进EC坑 在我文下的评论:“虽然有‘虐的还没开始’的预感但能甜一会是一会Sean变成神助攻的feel真是rio可爱(毕竟基本上助攻都是CD二人组2333)以及 Sean那个比喻 太·漂·亮·了 马总攻击性那么强但根本没长大不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么”




我们来解析一下这条评论(咳这个行为十分对不起容与,先道歉Orz)。




虽然有“虐的还没开始”的预感但能甜一会是一会——描述容与自己的感受;
Sean变成神助攻的feel真是rio可爱(毕竟基本上助攻都是CD二人组2333)——描述具体情节(助攻)以及对情节的感受(可爱),描述情节的独特性(但并未就“好坏”作出直接评价);
以及 Sean那个比喻 太·漂·亮·了 马总攻击性那么强但根本没长大不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么——描述文中语句(某个比喻)与自己的感受。




“描述”看起来很简单——不就是复述一遍嘛,但其实这是作者与读者双方互相确认自己“认同感”的利器。从举例的评论里,我至少能知道容与更加注意我这么五千字里的哪一部分,以及通过我的文她看到的文中角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你复述出的内容实际上已经带上了属于你的视角,而这一点,才是作者真正想知道的部分,比所有空泛的赞美与肯定都重要。因为作为一个作者,我会感觉到我在做的事情被“看到了”。




你猜我看到容与那句“马总攻击性那么强但根本没长大不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么”的时候,内心有没有被打动到?有没有在想“对呀对呀,这就是我想说的”?




评论互动的本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相互确认,寻求认同。描述你自己的所见所想显然是最有效的一个途径。当然,也不用害怕自己的解读和作者的解读不一致,因为大多数作者对自己的故事也不是全知全能,从不同视角看到的不同感受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呀。




我有一个猜想,不一定对:大家之所以喜欢长评,除了因为长评所耗费的时间显著高于普通点击和简单短评,因而更积极地释放了友善的信号,也因为长评必定会有的一个环节就是“回顾文章”也即上文提到的描述你看到的,在这样一个比较正式的评论中间,作者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读者眼中自己的文字,不仅仅是收获一句“写得好”,而且能明白是哪一句哪一段打动了你,哪个人物在你看来是鲜活可爱的,哪个人物你没有给予太多注意,是我这个词用得准,还是因为情感到位了,又或者是因为你曾经有一段相同的经历因而能够感同身受?




最后提一句,上文的“吹”的问题同样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而改善——“我觉得XX你这一部分写得好,真的好看”比起“XX太太是天才!”的表述显然更客观也更可信。前者描述“我”的感受,后者则是在对“太太”作出评价。








总结:如果你想对你爱的太太表达你的一颗红心却无从下手,不如先从学会“描述我看到的人物与剧情”开始。








三、唠嗑与感想:创作与阅读都是孤独的,但不意味着不能有互相取暖的火堆




写到这里这篇文章就差不多结束啦,我想唠的都已经唠完了。




这篇文章本质是希望给愿意散播爱却不知道从何下手的小天使们带来一点点启发,当然也满足一下我唠一唠相关话题的欲望,至于剩下的事情,就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啦。




不过还是有那么两句话想对作者朋友们说。




期待评论,期待理解是很正常的事情,如上文分析,这是同人文学的社交性必然会带来的特征。但是同时,我们也指出一点:社交性不过是同人创作的附带条件而已。




也就是说,你真正想传达的东西,你在文章里写下的“本质”,并不会因为社交的受挫而有一丝一毫的更改。使你成为一个写作者的那些东西,依然是你最强大的灵感源泉。




明白了自己对评论强烈期待的来源,才能跳出读者给你带来的不确定性,宽容因为期待落空而带来的失落,而去把握住作为一个作者能掌握的部分——文本本身。




其实不止是创作与阅读,人活一世,总会有不得不孤独地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虽然我们在努力地寻找同路人,也坚信其他人一定也在努力地寻找着我们,但毕竟,世界太大了,大到可能没等那个对的人找到我,我已经结束了旅途开启下一段冒险了。




但也很难说,万一遇上了呢?




写了很多意外,看过更多的巧合,在我们流连的文字的世界里的所有“小概率”,都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希望”。




希望这些充满爱的人们,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能有足够的勇气与幸运,去遇见属于自己的火堆,挨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


评论
热度 ( 2114 )
  1. 共7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TOP